新闻中心

面临两大难题 阻燃材料亟待升级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04月22日 12:09 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
  

  从央视新址大火,到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国科技馆新馆火灾,今年连续发生的火灾虽然都有一定的人为因素,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:我国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到底如何?建材阻燃有无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检测要求?

  市场受两大因素影响

  “阻燃材料并不是万能的,但是对于防范火灾,没有它却是万万不能的。”谈到阻燃材料的重要性,中国阻燃学会副秘书长钱立军强调。

 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,阻燃材料又叫难燃材料,但是难燃不等于不燃。对于小火源引起的火灾,阻燃材料可以为消防营救赢得时间。“世界上大约90%的火灾都是由小火源引起的,所以,如果阻燃材料得到普及和全面应用,就可以减少90%的火灾发生。”钱立军进一步解释到。

  阻燃材料对于预防火灾的作用不言而喻,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其在市场上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。

  阻燃材料的不普及主要缘于生产企业及公共场所业主对成本的考虑。钱立军举例说:“以在装饰、装潢中采用较多的聚丙烯为例,它的原料价格是每吨8000-10000元,而阻燃剂价格通常在每吨2.5万-3.5万元,按规定阻燃剂加入比例要达到15%-20%,因此,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公共场所业主,都不愿意增加这么多成本。”

  不环保是阻燃材料得不到市场青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。据介绍,我国使用的阻燃剂中,溴系阻燃剂所占比重很大,其中十溴二苯醚应用最为普遍。虽然溴系阻燃剂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一类有机阻燃剂,在阻燃效果上具有无可争议的优越性,但国内外很多专家认为溴系阻燃剂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烟雾,影响人体健康。有建筑界人士指出,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,现在90%以上的大型建筑都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(XPS)、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(EPS)、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(PU)等新型环保材料。“然而,这些材料皆有易燃的特性,一旦发生火灾,很可能造成火势沿外立面迅速蔓延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该人士称。

  应加快研发新产品

  目前,我国市场上虽然不乏阻燃产品,但多是广谱和低端产品,如四溴双酚A、十溴二苯乙烷、溴化环氧树脂等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一些小企业甚至连这些低端产品的质量也很难保证。很多小企业依赖简易手段对阻燃材料的质量鉴定,而且仅仅注重阻燃性能而忽略其他性能。

  因此,业界人士普遍呼吁,要提高阻燃材料的市场普及率,除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外,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,在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,真正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阻燃材料。

 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一位专家指出,化学建材使用阻燃剂目前仍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。添加阻燃剂有时会影响材料的其他性能,如阻燃剂在发泡过程中对泡沫有破坏作用,如何在确保阻燃效果的前提下,保证泡沫塑料的使用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等技术问题仍有待研究攻关。此外,尽管使用阻燃剂可非常明显地提升聚氨酯等化学建材的阻燃性能,但目前使用阻燃类聚氨酯材料比使用普通材料的成本高出30%甚至更多,降低使用成本、提升使用阻燃剂的经济性也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。

 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

  事实上,我国一直对阻燃材料予以高度关注,并不断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。

  2006年6月,公安部消防局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0286-2006《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》正式出台,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。该标准明确了公共场所用阻燃制品及组件的定义及分类、燃烧性能要求及标识等内容,规定了公共场所使用的建筑制品、铺地材料、电线电缆、插座、开关、灯具、家电外壳等塑料制品以及座椅、沙发、床垫中使用的保温隔热层及泡沫塑料的燃烧性能,提出了相应的阻燃标准等级要求。

  为了配合该标准的实施,公安部消防局又制定了《阻燃制品标识管理办法》,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。该办法包含阻燃标识的式样、施加方式、申请、抽样、检验、跟踪检查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,并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门对阻燃制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职能,以及燃烧性能检验和标识发放机构的职责。

  “可以说,我国的防火标准已经与国际接轨,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与科学性。”钱立军表示。然而,标准在实施中却不尽人意。如有些企业施行两套标准——外销欧美市场的产品达到阻燃标准,内销国内市场的却没有达标;有些企业只有在客户的要求下才进行相关阻燃检测,否则便不进行检测。

  因此,钱立军认为,国家应当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,不仅要推广标识申领,还应该对相关产品实行定期抽查。

友情链接
 公司简介 | 联系我们 | 在线留言 | 后台管理   Copyright©2010-2012 上海煦凡化工 All Rights Reserve